撒 009 2016

即时新闻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领头羊”

点击数:202次  发布时间:2016/10/27 10:28 作者:编辑 来源:网络

中国清洁门户:
关键词: 民族团结 领头羊

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委组织部牢固树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县创建活动“一盘棋”的意识,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青海省、海南州委提出的“一年强基础、两年创示范、五年再提升”的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有力推动了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走向深入。

  创建路上的“领头雁”

  不久前的一天,我们与同德县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周桑加一道来到了巴沟乡松多村的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拉本加正在组织村里的“锅庄舞演出队”排练新舞,准备参加县上的“周末锅庄舞大赛”。拉本加告诉记者:“我们村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村里面始终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作为村里的大事情来抓,结合新制定的“文化娱乐不出村、自娱自乐齐欢笑、致富技能不出村,科学技术家中学、群众办事不出村、家中万事不求人、矛盾纠纷不出村,邻里纠纷冰雪融、小病医疗不出村,头疼脑热花钱少”的‘五不出村’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努力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不出村’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的推行,进一步促进了村干部作风的转变,增强了在干中学学中干的自觉性与能力,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松多村驻村的“第一书记”董维玲生有感触地说。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近年来,同德县委组织部一班人积极培养民族团结进步的干部队伍,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将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配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加强村党组织“双带”能力。目前,全县各基层党组织突出服务主题,强化工作措施,创新服务载体,有效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纵深发展。

  团结一心的“领路人”

  入秋的一天,同德县河北乡赛堂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万玛多杰组织全村的20余名牧民党员在村委会大院举办了“赛堂村夏季牧民党员培训班”。这次培训班以河北乡提出的“深化两学一做、共铸团结丰碑、铭记扶贫恩情、构建和谐赛堂”为主题,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这一主线,采取集中授课、座谈讨论等方式进行培训。

  万玛多杰告诉记者:“这些年,我们村始终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首先抓学习,通过集中学习,自学和参加培训等形式保证时间开展学习活动。其次是讲团结,村两委班子始终把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

  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些年,赛堂村坚持市场经济观念,村干部带头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成为懂市场,善于管理致富的带头人,村党支部带领致富能手投资30万元开办空心砖厂,积极组织村民开办乡村旅游业。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创办投资30万元的高效养殖小区,每年村集体收入3万,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收入,乡亲们越来越团结和睦了!去年,赛堂村还被评为‘同德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集体’了呢!”。

  近年来,同德县各基层党组织突出服务主题,强化工作措施,创新服务载体,有效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纵深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培养民族团结进步的干部队伍,实施村、社区干部“双带”能力提升工程,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

  各族群众的“贴心人”

  早就听说同德县唐谷镇的“基层信息服务平台”很有名,我们驱车赶到“唐谷镇政府服务大厅”时,正遇到藏族村民才让扎西正在办理社保手续,一名工作人员同他用熟练的藏语交流,手续很快就办理好了。才让扎西满脸喜悦地说:“以前没有懂藏语和藏文的工作人员,办事很费劲,现在,实话方便!”

  镇长扎洛告诉我们:“为了让群众感受到便利、快捷、高效的服务,同德县唐谷镇以‘党建工作、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基层数据台账为基础,投资30万元开发了藏汉两种文字的“唐谷镇基层信息服务平台”系统,通过网络信息化软件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平台,设立居民一户一档数据库、政策宣传平台、数据汇总查询、公告消息发布等模块,实现各类文件、统计数据、文档表格等数据化。这个系统包括了村委会、党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牧业信息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农村低保生活补助等共6大类63项内容,确实方便了各族农牧民群众,特别是不懂汉语的藏族群众。”

  多年来,同德县委组织部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认真开展干部职工掌握“双语”情况摸底调查工作,举办了基层干部藏语口语普及培训班4期,为168名学员进行了脱产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党政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能力。今年,同德县委组织部被评为“同德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集体”称号。( 建军 李元福  )

  光荣榜

  “你们是我老汉的亲人”

  10月17日,正值国家“扶贫日”之际,武警湟中县中队的官兵一行人来到鲁沙尔镇大源村的贫困孤寡老人李多吉家开展走访帮扶活动。

  警民一家亲,共叙鱼水情。72岁高龄的李多吉老人是武警湟中县中队长期帮扶的一位孤寡老人。官兵的到来让老人倍感情切。

  官兵们详细了解最近老人的生活和身体情况,送来了大米、清油等。没来得及喝上一口热茶,大家便开始用自带的卫生工具为老人打扫房屋,清洗衣物,不一会的功夫老人起居环境变得干净舒适了许多。此时的李多吉老人不知说什么好,赶忙煮上热气腾腾的奶茶招待亲人子弟兵,“实话感谢!你们确实是我老汉的亲人啊!”

  中队政治指导员齐纪伟介绍,老人在少年放羊时不慎跌伤,左腿受伤严重,由于当时山高路远没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导致左腿截肢,从此,李多吉老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难以自理,只能干一点力所能及的简单农活,生活一直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

  前些年,武警湟中县中队的官兵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发现了身处困境的李多吉老人,于是帮助老人走出困境成为了官兵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一次中队干部在和老人电话聊天的时候,得知老人在家附近山坡上种的小麦已经成熟,他自己难以收割,第二天,中队干部带领5名官兵,利用两天的时间将老人辛苦种植的麦子收割碾场完后,全部装入粮食口袋后收回家中。这一次,不善言语的老人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几年前,中队领导得知李多吉老人房屋已经有50多年,房子破损严重,眼看冬天即将到来,房子里既寒冷又潮湿,遇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行动不便的老人生来憨厚老实,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在齐指导员的带领下,官兵们主动帮老人修补房顶、加固房梁,增加保温层,清理院子的杂草,使老人的房子焕然一新,老人在里面住的安全舒心,冬天也不会受冻了。

  房屋修缮完后,老人性格也开朗了许多,脸上少了几分忧愁,平添了许多笑容。不善言辞的他经常性地说起的一句话是:“这些军人实话比我的亲人还要亲啊!”。

  武警湟中县中队的领导经常教育官兵,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身处多民族聚居区,要始终把各族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驻地当成自己的家乡,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杜晓涛)

  身边的感动

  “我们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

  “杨主任,你好。居民巷里有个井盖坏了,麻烦叫人修一下,人来人往的不安全。”挂断电话,穆卫义从附近找来砖头、纸盒将坏了井盖的下水井围了起来。

  穆卫义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城西社区的普通居民,发现井盖坏了并不是他顺路看见,他这是在干嘛呢?

  “巡逻!我是社区的义务巡逻员!”穆卫义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说。

  “在我们社区像穆卫义一样的义务巡逻员有七八个,每天都会及时反映社区里我们顾及不上的一些情况,正是有了他们社区这几年好多隐患都化解在萌芽状态。”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发兰感慨地说。

  西海镇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城西社区就有汉、回、蒙古、藏等多个民族的居民。和谐共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民族和谐团结的理念在这里已经深入人心。

  “我们经常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内容的“节日一家亲、民族一家亲、邻里一家亲”的各项活动,通过道德讲堂等载体,向居民传递和谐共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团结理念,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大家庭的氛围。”杨发兰如是说。

  我们遇到的穆卫义大叔不仅是义务巡逻员,也是一位纠纷调解员。

  “虽然穆卫义是一名回族,但是他藏语说得很好,经常和我们一起走家串户进行纠纷调解,和其他民族的居民关系特别好,走在这个小区和附近的街道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提起穆卫义,杨发兰赞不绝口。

  蒋武修是门源回族自治县人,一开始来到举目无亲的西海镇做生意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后来在社区人员的帮助下,他的粉刷生意渐渐红火了起来。“要是没有大家伙儿的帮助,我肯定是干不下去了,大家对我这么好,所以我也愿意为大家付出。”蒋武修对邻里特别感激。

  如今,蒋武修主动帮助社区内一些单亲、下岗职工等贫困人群以零成本的价格刷房子,减少了他们的经济开支,成了社区里互帮互助的一份子。

  广场上、街道上、学校里、社区内……走在西海镇这座美丽小城,无论是在哪里,都能感受到团结友爱的气氛扑面而来,正如和蔼的穆卫义大叔所说:“社区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孙肇明)

  卓玛达迪:藏族村寨的民间调解“高手”

  卓玛达迪,一位50多岁的藏族汉子,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玛柯河乡马格勒牧委会党支部书记。就是这样一位对党无限忠诚,对牧民无限热爱,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用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向广大牧民群众诠释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真正内涵。

  被誉为班玛县玛柯河乡藏族村寨的民间调解“高手”的卓玛达迪作为马格勒牧委会的第一责任人,不断强化执政为民观念,着力解决脱离群众、漠视民生的问题。

  “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落脚点是为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民族团结目标的实现,更需要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实现。”卓玛达迪的声音不大却很坚定。

  针对个别村干部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对牧民群众愿望不上心、对牧民群众生活不关心、对牧民群众疾苦不动心的倾向,他积极扭转村干部思想观念,教育村干部们把权力和职位当作为党和人民创造业绩的重托和舞台,做到心里装着群众,感情贴近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此,他做了两件事:一是认真梳理涉及群众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开展村两委成员户户必访的实践活动,开展调查研究。

  多年前,马格勒牧委会一社牧民洛华与其兄弟那旦因草山地界问题,闹起纠纷。刚开始,双方只是把当作地界的木桩拔掉,牧委会虽然对其进行了调解,但没有结果。卓玛达迪了解到事情后,积极介入,与双方的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谈话过程中,洛华为了重新划分地界,给他塞过来2000元,意思很明显,他严词拒绝,告诉洛华,“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既然民间调解是我的工作,我就不会偏向任何一方”。最后,经过实地勘察,走访当地群众,最后终于确定了双方的地界。

  卓玛达迪不但做好马格勒牧委会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还多次深入其它牧委会千方百计解决基层存在的各种困难,了解其它牧委会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及时发现和掌握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化解,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纠纷激化。

  从事民间调解工作,其间的苦辣酸甜,局外人很难明白和体会。许多看似细小的事情,鸡毛蒜皮的纠纷,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导致上访,引发矛盾激化,影响团结,影响社会稳定。多年来,他始终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决不能叫矛盾激化,更不能让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

  在卓玛达迪的带领下,玛柯河乡各牧委会结合矛盾纠纷的特点及牧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注重把握“二急、二缓、二稳”的原则,收到了良好效果。他先后成功调处了在全乡有较大影响的借贷纠纷和打架赔偿案等一批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受到牧民群众好评。

  2006年至今,由他参与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成功率都在100%。面对荣誉卓玛达迪一个劲儿地强调:“荣誉是大家的,我只是做好了自己本职工作”。(

中国清洁门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清洁门户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清洁门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中国清洁门户网 QQ:2031187338

分享到: QQ空间 更多
[关闭当前页]

 

友情链接:商洛之窗资讯  商洛之窗  it搜狗数码频道   东风热线   公路网   公路网商业资讯   商洛之窗企业资讯
花呗套现 花呗套现的方法1 花呗有几种套现方法? 花呗直接提现 花呗京东白条取钱